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公共基础 > 法律基础 > 正文

犯罪

作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2-10-22 10:58 分类:法律基础 浏览:548 评论:0


第二节  犯罪

 

一、含义及特征

1.含义:危害社会、违反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。

2.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;刑事违法性;应受刑罚处罚性

二、构成要件犯罪主体、犯罪主观方面、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

1.犯罪主体

刑事责任年龄阶段

具体说明

完全不负刑事责任

年龄阶段

危害行为实施时不满14周岁的人

相对负刑事责任

年龄阶段

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,只对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、强奸、抢劫、贩卖毒品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

完全负刑事责任

年龄阶段

已满16周岁的人,对所有犯罪都应当负刑事责任

2.犯罪主观方面:

(1)犯罪故意: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。

(2)犯罪过失: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。

(3)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——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。

3.犯罪客体,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。

4.犯罪的客观方面,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。包括危害行为、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、地点和方法等。

三、形态

1.犯罪形态包括:犯罪的预备、未遂、中止和既遂

(1)犯罪预备: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。对犯罪预备的罪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、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。

(2)犯罪未遂:已经着手实行犯罪,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。对于未遂犯,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
(3)犯罪中止: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,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。对于中止犯,没有造成损害的,应当免除处罚;造成损害的,应当减轻处罚。

(4)犯罪既遂: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,学界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着争论。在司法上,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,应当以“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”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;在立法上,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,以“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”作为确立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。

①犯罪既遂的三种类型:必须造成法定的结果,才构成犯罪既遂;行为具有造成某一结果发生的具体危险为既遂;犯罪行为进展到一定程度为既遂。

②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,应当按照《刑法》分则具体条文所规定的刑法规格量刑。

2.对于从犯,应当从轻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
四、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

1.正当防卫: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,属于正当防卫,不负刑事责任。

(1)正当防卫的要件:行为、时间、对象和限度

(2)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
2.紧急避险:为了使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,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,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
对于避险过当,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(防卫过当的量刑同紧急避险。)

五、共同犯罪

1.含义: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。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,不以共同犯罪论处。

2.基本特征(1)二人以上共同犯罪(2)实施共同的犯罪行为(3)有共同的犯罪故意

3.种类:(1)主犯(2)从犯(3)胁从犯(4)教唆犯

4.共犯人的责任:

(1)主犯: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,对集团所犯罪刑承担全部责任,其他主犯按照所参与的组织指挥的全部罪行处罚。

(2)从犯:应当从轻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
(3)胁从犯: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
(4)教唆犯:如果被教唆之人未犯被教唆之罪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
六、单位犯罪

★单位犯罪采用“两罚制”原则。即对单位判处罚金,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刑。


标签:
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